|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仁怀“酒疯”的历史与贡献

仁怀“酒疯”的历史与贡献

关键词:仁怀,历史与贡献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中国酒都网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gzrh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27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是仁怀酒业迅猛发展的最佳历史时期。三十年来,仁怀酒业始终稳座“黔酒”头把交椅,至今仍是黔酒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目前,仁怀有酒类企业400多家,品牌2700多个,年产量达6万余吨,其产销量占贵州的半壁江山,占全国的2%,酒对财政的贡献占仁怀市财政总收入的70%。

    回顾仁怀酒业的光荣与梦想,不能不提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爆发的一轮又一轮“酒疯”。其历史贡献和现实启示,尤其值得今天的人们回味、反思和借鉴。

    时间:1980年前后
    关键词:草根
    代表人物:周学海、陈果等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1984年,贵州省把酒行业列为新的经济支柱。短短两年时间,全省各地大、中、小酒厂遍地开花,倏地冒出了近万家酒厂,仅中型以上的名酒厂就由1984年的24家猛增到1990年的48家。当时最激动人心的口号是:“要想当好县长,首先要办酒厂。”有目共睹的是,当年仁怀就有大小酒厂180多家,县、区、乡、村乃至村民组,级级办酒厂,是为第一轮“酒疯”。

    1983年底,在距离仁怀城区8公里的小滥村,几个农民正雄心勃勃地开办酒厂。小滥村今天是仁怀市苍龙街道办事处中元村的一个自然村落,曾经有一半以上的人家以煮酒为业。几个农民打算开办酒厂之前,“小滥包谷酒”已经出名,并销往仁怀中枢、喜头、坛厂及遵义平正、芝麻一带,可谓远近闻名,人们美其名曰“小滥大曲”。时至今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一些中、老年人一提起“小滥大曲”还会津津乐道。

    周学海1960年代在喜头教过书、1970年代参与修建鸭石箐电站并担任会计,算是个文化人。其它的几个合伙人,陈文渊略通文墨,是当地有名的道士先生;沈秀刚家在坛厂楠木坝四排沟,做过转手倒卖药材的小生意;聂朝刚、聂朝启、袁华清则是地道的农民。

    六个人都是“靠天吃饭”的农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到了户,又搞家庭副业,有了些余钱,再贷了大约几千块钱的款,便着手在小滥村瓦厂沟村民组修建厂房。

    厂房占地约4亩,修建了窖池,购置酒甑、冷却器等基本设备。小滥村人人会酿酒,酒厂没有酒师,工人主要是当地农民,也有的是六个股东的亲戚。1984年,酒厂建成,取名“仁怀县碧泉窖酒厂”。投产后,还设计、印制了红紫相间、绶带图案的“碧泉窖”酒标。产品零星销往仁怀、遵义等地。最初两间,酒厂还算红火。厂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到1980年代底,因经营不善,酒厂陷入困境,再加上贷款问题,酒厂宣告解散。由于酒厂的地基是聂朝刚的责任地,其它股东便将债权、债务全部转给了他。此后十多年间,村里有年青小伙娶媳妇,自己灌装好包谷酒,再到几个股东家索要“碧泉窖酒”商标贴上,冒充“瓶子酒”欺骗其岳父母。90年代初,有人想租用酒厂烤“翻沙酒”,聂朝刚没有同意。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酒厂的断壁残垣还在。

    改革开放初,在茅台中华坪子小学教过书、做过中华公社多种经营辅导员,正在中枢供销社中华分销店工作的陈果,与族兄陈绍松合伙,在中华开设了油料加工厂。1984年,俩人转而开办了酿酒作坊,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随后,俩人“打进”茅台,挂靠仁怀二中,以校办厂名义继续酿酒。1987年,陈果租赁了一家集体企业的厂房,正式到镇上发展。两年后,他收购了这家集体企业。1998年,他改建厂房并新建了河西厂区,2002年9月,河东占地20余亩的厂区也建成投产。

    从几千元资金、几名工人、几口大锅起家,如今的怀庄有酱香、浓香制酒车间4个、制曲车间1个、勾兑车间3个、化验室3个、流水生产线7条以及存储3000多吨的酒库,产销规模在茅台镇首屈一指,是仁怀市的八家重点规模酿酒企业之一。

    近年来,怀庄酒业先后荣膺国家农业部全国诚信守法企业、中国食文化优秀企业等称号,陈果也荣获全国乡镇企业家、贵州省劳动模范等荣誉。仁怀市经贸局2005年度的数据表明,怀庄酒业解决了198名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2002年以来,每年缴纳国地两税100万元以上。
在仁怀的第一轮酒疯中,一些人迅速成为改革开放初遵义乃至贵州第一批百万富翁。然而,大浪淘沙,如今,除了陈果等为数不多的几人外,其它人几乎全都不见踪影。

    他们付出了几多的艰辛与汗水,他们走过的是一条充满荆棘的光荣与梦想之路。在他们身上,印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光辉历程,也承载着中国酒都未来发展的希望。历史将记住他们!

    时间:1990年前后
    关键词:原罪
    代表人物:甲、乙、丙、丁……

    1990年前后,贵州白酒行业又发起第二轮“酒疯”,由于市场“胃口”太大,让贵州白酒业欣喜若狂。巨额利润让一些名酒厂也见利忘义,纷纷买小酒厂的基酒勾兑。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装进这些企业腰包,仁怀人心动了,出现了男女老少造“茅台”的“繁荣局面”,第二轮酒疯再次掀起。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形象地说道:“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假冒茅台酒的利润高达300%以上。因此,当年仁怀人用小作坊基酒灌装,有的甚至用河水、井水灌装,贴上“茅台”二字,便能畅销全国各地。他们上贵阳、下重庆、飞广州,在全国的几大白酒主销区,都能看到仁怀人的身影、听到仁怀人的口音。据说,当年仁怀有数千人在全国各地“说酒话,吃酒饭,办酒事,赚酒钱”。就连一些在外读书的仁怀学子,也加入到了轰轰烈烈的“酒疯”中。

    仁怀人隐晦地称之为“做军火”。“做军火”的人们,一些人后来因此进了监狱,一些人长期浪迹江湖,还有一些人“见好就收”,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从此飞黄腾达。

    驰骋当今茅台镇酒业的大腕中,不少人就是发端于那个酒业“激情燃烧”的时代。当前,他们的“原罪”已经没人关注,但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始终颇受争议。有人骂他们是土财主,然而,人们心里清楚,“这是经济发展规律”。

    通过“浑水摸鱼”的磨练,一些人从传统的“酒疯”中走出来,从“做军火”升级为“打擦边球”:仁怀中枢、茅台两城区的大小酒厂、作坊甚至居民家中,男女老少,赤膊上阵,大肆生产“五星茅台特制酒”、“极品五星酒”等产品,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如洪水般涌向全国市场。这些产品一般用木制盒子包装,酒质较“军火”有所提升。因此,前后三年左右的时间里,这种产品风靡全国市场。稍后,仁怀许多酒厂在对外销售时总爱在酒名上加上个“茅”或“台”字。包装也别出心裁,总要仿照茅台酒。这令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国酒老大”伤透了脑筋。

    1990年中期,国家有关部门着手严厉打击“擦边球”行为,国酒茅台也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一些人闻风而动,迅速将重点转移到投资建厂,走实业发展、品牌发展的道路。1995年,仁怀有酿酒企业40家,备案品牌200个,白酒产销量约8187吨。

    这些人奇迹般“雄起”。从诞生的那天起,他们与对手“刺刀见红”,杀出一条血路来。同一时期的无数“死难者”成就了他们。他们不再安于现状,他们顽强生存,思维上有所突破。但是,他们当中仍然弥漫着急于求成的焦虑,他们希望缩短企业成长的时间、缩短品牌培育的周期、缩短技术开发和员工成熟的各个阶段,总之所有能够缩短时间的途径,从来都是他们拼力追逐的。在“酒疯时代”背景下,人们不但不注重技术更新和人才开发与体制结合,而且盲目发展,一定程度上反而“伤害”了仁怀酒业,甚至倒退。然而,跌跌撞撞的仁怀白酒产业,并未因此而沉寂。在不久后,再一次掀起了新一轮的“风口浪尖”。

    时间:2000年前后
    关键词:资本
    代表人物:黄维崧、阎希军

    1997年初,对酒道颇有研究的广东电器商人黄维崧作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决定:在保证其原有电器业务平稳运行的同时开始向酒业转型。当年的报道中,黄维崧告诉媒体,无论做什么产品,品质始终是第一位的。虽然英雄可以不问出处,但对于十分考究产地的白酒产品来说,要想赢得市场,却不能不问出处。出产国酒的茅台镇具有绝佳的酿酒生态环境,选择了茅台镇,也就是“系出名门”,有了一个很高的起点。

    黄维崧果然出手不凡,“三板斧”引发“小糊涂仙风潮”。 从1998年7月开始,小糊涂仙挟“茅台镇传世佳酿”、终端营销、组合广告(电视广告、终端促进、平面广告等)“三板斧”大举进攻全国市场。很快便在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市场掀起了一股“小糊涂仙”之风。随后,连从来没有做过酒的科达电器的经销商竟然主动要求代理小糊涂仙,由此引发了一场“糊涂文化”的浪潮。到2000年,小糊涂仙用几乎不到两年就在全国各地站稳了脚。这一局面,让做惯了“军火”、打惯“擦边球”的茅台人如梦初醒。

    “做什么样的神仙最洒脱?”“小糊涂仙。”“聪明!”“聪明难,糊涂更难!”这就是小糊涂仙对当年郑板桥“难得糊涂”的现代理解和演绎。广告中的对话看似朋友斟饮间的打趣,却在不经意间强化了品牌名称的记忆,聪明地将板桥的名言“难得糊涂”和小糊涂仙酒结合起来,使其更具文化意味。

    小糊涂仙酒的包装也极具特色:以悠久的民族文化为背景,又不缺乏现代感,呈现一种“新古典主义”风格。稳重而典雅的红色配以富有民族特色的祥云图案,酒名标牌周边采用不规则的齿边设计及青铜配色,仿古装书籍的扉页,增添了古朴雅致的书卷味儿,盒身整体既有浓重的历史感又不失现代酒品的风采,上市后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

    云峰企业其“五小”(小糊涂仙、小酒仙、小糊涂神、小福仙、小糊涂圣)系列酒遍及全国市场,同时先后推出的精品小酒仙、精品小糊涂仙、精品小福仙、精品小糊涂圣也同样受到消费者欢迎,云峰酒业这种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特点鲜明的系列美酒在市场上争奇斗艳的景象,被许多人称赞为“小糊涂仙现象”。小糊涂仙凭借“大智慧”在竞争白热化的白酒市场脱颖而出,成了酒界一匹黑马,为后来者树立了一个超越老品牌的范例,演绎了中国白酒市场“难得湖涂”的一场文化大戏。

    1998年10月,以“龙国宴”、“老伙计”等品牌为先导,仁怀酒业终于正式冲出贵州,走向全国。2001年7月,天津天士力集团阎希军斥资1.38亿元组建茅台镇金士酒业公司,征地120亩建设年产白酒5000吨的生产基地;2002年8月,广东巨星影视总裁、影视大鳄邓建国“金盆洗手”斥资亿元重金打造“赤水河”酒;怀庄酒业投资1200元兴建河西厂区;茅合集团投资1000万元建设浓香型白酒科研所和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钓鱼台酒业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设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

    如果说“川盐入黔”成就了仁怀历史上的首次经济起飞(从清中叶起,贵州2/3的食盐通过茅台运往全省),那么,茅台酒这一盛世佳酿的风靡则让仁怀圆满地完成了二次繁荣。如今,在茅台酒这一酒业龙头带动下应运而生的数百家大小酒厂则承担起第三次腾飞的重任。

    今天,仁怀白酒拥有了一些运作得很不错的品牌。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仁怀白酒产业的不断升级和拓展,“小糊涂仙”、“国台”、“怀庄”、“五星”、“茅合”、“酒中酒”、“乡巴佬”等等,构筑成整个仁怀酒军团,第一次表现出少有的“团结、兴旺、发达”的气氛。

    2007年9月,遵义市重点扶持的“一大十星”名优酒企业中,仁怀占据绝对优势。“一大十星”名优酒企业是:“一大”即茅台酒厂,“十星”即茅台(集团)习酒公司、董酒公司、湄窖酒业公司、鸭溪酒业公司、贵州珍酒厂、茅合酿酒公司、怀庄酒业公司、金士酒业有限公司、云峰酒业公司、酒中酒公司。他们不断崛起,率领仁怀白酒产业在卧薪尝胆路途中不断迈进。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851-22307177 22232377 (广告洽谈) 传真:2000人QQ群:131253197 邮箱:gzrhzxw#126.com
地址:贵州仁怀时代广场正对面3F/5F 邮编:564500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