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辖区导航 > 民族村寨与民居建筑

民族村寨与民居建筑

关键词:民族村寨,民居建筑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市文广局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gzrh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435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世居仁怀而人口最多的苗族、仡佬族、布依族人民,其居住的村寨和房屋,各有千秋,差别颇大。兹分别简介如下。
    苗族人民,大多居住在高寒山区,房屋依山而建,具有大聚居、小散居,既集中又分散的特点。每个村寨的住户不很多,通常只有几户至几十户,超过百户的极少。村寨周围,常是茂林修竹环绕,风光雅静宜人。住房多数是土木结构,高约5米余。以黄色黏土为墙,杉松为梁,杂木为椽子,人字形两面水,复盖茅草或梭草。房屋的两头为住房和厨房,中间为堂屋。厨房用竹竿铺成楼,便于炕晾包谷等粮食。住房前后壁均开有窗户,从中隔断,后为宿舍,前为客户。待客室设置火炉,俗称“火儿房”。
这种民居冬暖夏凉,质朴素雅,别有风韵。房屋周围,植有桃李杏竹等植物,增添了无限生气。每家门前,大多有院坝式的空地,是主人工余时歌舞之所。较大的村寨,还设有专门的芦笙场或踩山坪,无怪乎后山苗族布依族乡享有笙韵苗寨的美誉。此外,部分苗族聚居地区,亦有一些木材瓦面三间式的住房。不过,上述苗族村寨,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不少地区已改建为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的平房或楼房了。
    布依族人民,多数住在山区的坝子中,环境条件较好,故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住房都是木材结构的小青瓦房。造型为“吞燕子口”的古老式样,前壁有雕龙刻凤的花窗,风格古朴秀雅。特别是其中的部分吊脚楼房,大多因地制宜而建,仍保留了一些他们的先民所住的“干栏”式建筑的一些形式。吊脚楼的屋基分为上下两级,前低后高,差距在1米以上。靠坡一边为平房,相对的一边为楼房,楼与靠山的半间房相平。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这种吊脚楼随形就势而造,适应南方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的气候特点,具有防潮、防虫蛇的作用,可谓美观实用。至今后山苗族布依族乡的新山村布依寨,仍完好地保存着一些这样的特色建筑物。
    市内仡佬族居住的地区地形复杂,房屋建筑的样式亦因之多种多样。既有壮美的木材高架房,也有厚重的土墙矮房,还有用乱石砌成的“塌塌房”,树枝、茅草构成的“千脚棚”等等。其中特色显著而为人们所称道的,无疑要数居住在茅坝镇内及五马河畔部分仡佬人家的木楼了。
    这种木楼大多依山傍水而建,主体结构呈方柱形。粉墙青瓦,婷婷玉立,古朴典雅。它以圆石为础,杉木为柱,柱与柱之间夹上斑竹篾片,然后糊上泥浆,用石灰粉刷装饰。木楼通常为上下两层,偶亦有二楼一底的。底层不铺木板,用作磨房、厨房和堆放农具、柴草等杂物。上层横柱上铺有较厚的木板,是宿舍、书房、客厅。有顶层者,则多为了望楼和搁置不常用物品的地方。屋外有木质踏板楼梯回环而上。梯侧装有扶手,上下颇为安全。二楼屋外有吊脚回廊围绕,可自由步入各室和凭眺四周的风光。屋面覆盖青瓦,雨水从四面直泻而下。屋脊高耸,檐角微翘。有的屋脊上还塑有龙、凤、麒麟等图形。整个建筑和谐雅致,质朴优美,艺术构思独特奇巧,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风格。
仡家木楼古书上叫干阑、干栏等。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仡佬族的先民僚人已经开始居住这种干阑了。《梁书》记载:“居处为阑,名日干阑。”《旧唐书》记载:“俗皆楼居,谓之干栏。”不过随着时时间的推移,干阑已有所改进和发展。过去屋面盖树皮、野草的,全都换成了青瓦;过去下层四周无遮栏,现在已改为上层相同的竹壁粉墙,甚至青石红砖了;过去牛栏、猪圈、厕所均均设在下层,现已另建在与木楼有一定距离的地方了。这些改变和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仡佬族人民解放以后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以及受汉族人民风俗习惯和建筑艺术的影响所致。
      (本文作者:未知)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851-22307177 22232377 (广告洽谈) 传真:2000人QQ群:131253197 邮箱:gzrhzxw#126.com
地址:贵州仁怀时代广场正对面3F/5F 邮编:564500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