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莫友芝笔下的酒文化

莫友芝笔下的酒文化

关键词:莫友芝,酒文化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仁怀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gzrh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048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周山荣

  莫友芝写了一些饮酒和关涉到酒的诗文。作为经世致用的大儒,莫友芝除了因酒而兴致勃发,借酒浇出绚丽诗文,还对酒的历史、工艺等进行了深入考证和精辟分析。

  一、关于芦酒
  莫友芝作为一个学者,喜以考证为诗。他考证“芦酒”即少数民族的“咂酒”的《芦酒三首》,更是他“以考证为诗”的代表作。

  隔岁芦粟酿犹红,酒味长含粟粒中。
  客至井泉方挹注,春生炉火顿冲融。
  不烦激润升虚竹,俨有清芗度碧筒。
  正是小年禁酷暑,一竿相属引薰风。

  这首诗对芦酒酿造情况作了介绍。由此可见,其酿法颇类今天酿制醪糟米酒。其二又云:

  烧瓮滴淋征《领表》,谓居辰水钓藤先。
  岂知瓶笛关西法,远绍炉筩粟米传。
  多使醉人宜小户,歇难全美戒轻□。
  豪吞细吸从吾意,何事旗枪斗茗烟。

  作者对芦酒的出产、历史进行了考证。其三又云:

  乡里平时燕喜场,修船大瓮列成行。
  东西隔坐频相揖,三五分曹引遍尝。
  醉后冠缨从仰俯,扶归礼数尚周详。
  居然古道堪求野,叹息军兴此意荒。

  这首诗,写出了黔北乡间饮芦酒时的盛况。
  莫友芝还写有《芦酒考》,对咂酒的起源、酿法等作了翔实考证。芦酒确系咂酒。咂酒应写作噆酒。咂酒俗写作“口币酒”。咂酒又称炉酒、筩酒、杂麻、钓竿、竿儿、口麻、琐力麻。其中炉酒、芦酒最为古老。
  《芦酒考》对黔北咂酒的酿法作了详细介绍。“遵义当秋冬之交,以高粱或杂稻、小米、麦稗酿,可陈久益美。酿法:煮杂谷极熟,摊竹席上候冷,置大栲栳,和曲覆二三日,酒泉溢出,分贮大小瓮。筑实半月后可饮也。不即饮者固封之,将饮乃去封,满注汤火,瓮底一炊,许以通中细竹插瓮中,次第噆饮,人以益一杯汤为节,酿汁常在下,不淡不止。待庆、吊皆用此品,或十许瓮置一桌,或置一船,罗列数行,足支千客揖让序饮,礼意犹存,或注汤,微火之俟,味具以竿激出,盛他罂壶,温斟酌,故谓钓竿酒。又以杂谷合酿,故谓杂麻酒。”其酿法与用法,与今日黔北农村酿醪糟米酒一致。
  盛入壶中斟酌,称钓竿酒。加杂粮酿造,则称杂麻酒。咂酒起源早于唐代。钓藤酒之名始称于宋。并进而论证:“黔北诸郡旧皆蜀徼,风物相沿,有自来矣。昧不考者,反谓漫承溪洞,岂不傎哉?”
  咂酒源于今陕西一带,千年相传,风物相沿,沿蜀入黔。一些人却说咂酒源于湘西少数民族,是没有认真考证的原故。近年来一些学者的观点,仍未能突破莫友芝的考证。

  二、关于茅台酒
  国酒茅台是中国率先走向世界的优秀的民族品牌,也是世界驰名的健康白酒品牌。清乾隆十年(1745年),云贵总督张广泗奏请朝廷动工疏浚赤水河道后,茅台一跃成为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之一。可以想见,茅台商业随之十分繁荣。但是,这一时期茅台酒的生产情况,后人却不甚了了。
  近年来,茅台酒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茅台酒的生产工艺,始于汉朝,成熟于唐宋,精于明清,盛于当代。明清之际茅台酒的工艺状况,见诸史料的记载,以莫友芝的记载最为详尽:
  道光二十一年(1841),莫友芝与郑珍共同编纂有“天下第一府志”美誉的《遵义府志》时,在《物产篇》中写道:

  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纯用高粱者,上;用杂粮者,次之。制法:煮料,和曲,即纳地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白水曲,黔人又通称大曲酒,一曰茅台烧。仁怀地瘠民贫,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青黄不接之时,米价昂贵,民困于食,职此故也。

  乾隆十四年(1749年),贵州布政使爱必达的《黔南识略》一书卷下的遵义府仁怀县条说:“茅台村地滨河,善酿酒,土人名其酒为‘茅台春’。”显然,这一说法十分简略。而莫友芝在《遵义府志》中的介绍,对茅台酒的原料、制法、规模、影响等作了十分精要的描述。
  这一时期,有关茅台酒的诗词也并不多见。通过当时的诗词,却能管中窥豹,发现黔北、赤水河流域当年酿酒的现实状况。
  终其一生,莫友芝并未到过茅台。但是,茅台酒在他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将茅台酒写入诗中,以增进友谊,诗的内容也更加丰富。道光二十四年(1844),降调仁怀厅(治所在今赤水复兴镇)的前任遵义知府平翰邀请莫友芝到赤水相聚,但他临时有事未能成行,只给平翰寄了一首诗:

  安乐江头水,秋风夜夜心。
  城尖西上望,山色雨中深。
  白发添身累,黄花笑独吟。
  我知相迟意,遥此过萧森。

  1844年秋天,其六弟莫庭芝到省城贵阳参加科举考试,离家一个多月,莫友芝十分想念,其《骤寒忆芷升弟庭芝》诗写道:

  骤觉茅台酒力轻,禁寒只自闭柴荆。
  那堪今夜南明客,独倚孤檠听雨声。

  本来茅台酒是很浓郁的,可浇愁解忧,但与念弟之情相比,酒力就显得轻了。该诗以酒起“兴”,两相对比,更加浓手足之情。所谓“兴”,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从而写出了思念手足的真实又难以言表的感情。
  这年深秋,莫友芝到遵义城东外桃源山张桓侯庙访朋友,未遇,便到城东门外穆家川岸上的孙膑祠赏菊,写了首七言古风诗,其中又提到茅台酒。全诗如下:

  张侯庙前栖断霞,孙子祠边多菊花。
  弄霞高人向何处,菊花邀我过孙家。
  孙家碧槛临溪水,菊花照影娇罗绮。
  罗绮成行两队开,祖风却忆吴宫里。
  吴宫卫灶已成尘,争似黄花岁岁新。
  老兵失却老兵在,可惜昨日茅台春。
  茅台昨日不须惜,急管繁弦动秋碧。
  隔岸方祠涿鹿侯,当轩又赛阿鄄客。
  花东歌罢花西舞,为问两君尔何取。
  鼓刀未必辱雄名,刑余竟要成初祖。
  世间遇合真纷纷,屠子靴工休疆分。
  乞我菊花双鬓满,长谣搔首一思君。

  在《寄送邹叔绩归新化,并呈邓湘皋显鹤学博》中,诗人写道:

  ……
  酒尽欲起语稽迟,亟归转益别后思。
  悔不小住聊娱嬉,寻闻取道延辰岐。
  且喜执手映冬曦,茅台竟负三日卮。

  在《中秋日携儿彝、绳,犹子桐、橙过棠洲》中,又写道:

  ……
  我持长瓢唤赘叟,眼前万事亦何有。
  君山夏水且勿论,酒舫鱼湖今在手。
  大儿赤足叫铜斗,小儿更劝茅沙酒。
  尔曹既解此乐须早言,胡使老夫终年不开口!

  莫友芝是较早直接对茅台酒予以宣传的人之一。一百多年前,他就将茅台酒写进了诗文中,肯定了茅台酒在当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列举如上资料,未作深入分析,但或可供有关学者、专家研究贵州酿酒历史参考。
 

      (本文作者:周山荣)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851-22307177 22232377 (广告洽谈) 传真:2000人QQ群:131253197 邮箱:gzrhzxw#126.com
地址:贵州仁怀时代广场正对面3F/5F 邮编:564500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