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贵州文化的再认识与再发现

贵州文化的再认识与再发现

关键词:贵州文化,再认识,再发现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仁怀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gzrh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907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许多年前,庞朴先生在他的《稂莠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自序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外国人注意大传统与小传统之分合,是近三十年之事;而中国人之关心雅俗,懂得采风观俗、礼失求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对文化与文化相关领域的重视是有久远历史传统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足以证明,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人类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永远不会脱离文化去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所指出:“文化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文化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增进民生幸福、促进社会和谐,文化都是重要内容和衡量指标。认清文化的地位作用,把握文化的特点规律,创新文化的体制机制,是提高文化自觉的逻辑必然,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文化复兴的历史方位之所在。”

    由此,我们不能不思考:作为古往今来西南地区交通枢纽的贵州,如何能使自己的文化提升到与科技一样,成为贵州的生产力,成为贵州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就此而言,首要也是最应率先着手的是,对贵州文化的认识与定位。

    贵州文化的讨论持续了许多年,关注的人确实不少。但站在不同立场,以不同视角及不同需求,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沉静下来思索,在当今时代,囿于传统的思维观察贵州文化与她的未来发展,无疑是一种守旧视野的延续。我们需要对贵州文化有一种全新的再认识、再发现,用现代视角予以定位,进而才能规划出“文化振兴贵州”的蓝图。

    贵州文化除了具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为地域与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更有其他省区所不具备的种种文化特质。这些特质,正是我们今天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文化兴国决策,形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一种优势。

    当我们深入思考如何以贵州省情为基础,研究文化兴省大政方略及与之相关的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使更多优秀作品面世、更大限度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文化队伍人才培养的时候,对贵州文化再认识与再发现便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

对贵州文化的再认识是一项系统工程。美国学者威廉·A·哈维兰在他的《文化人类学》一书中提出:文化定义倾向于更明确地区分现实的行为和构成行为原因的抽象的价值、信念以及世界观。换言之,文化虽然不是可观察的行为,却是共享的理想、价值和信念,人们正是用它来解释经验,生成行为,而文化也正反映在人们的行为之中。

    以往关于贵州文化研究的论述甚多,精辟的看法可谓不少,通过研究与宣传给我们留下的可资借鉴的东西也不少。但上述研究却都有一定局限。那就是:满足于对贵州文化表象解读者居多,陷于局部研究者居多,从单一层面考察对文化复合性探讨不足者居多,只见点不见面或只从横切剖面分析观察者居多,停留在旧有观念上展开分析者居多等等。在当今形势下,如果我们需要对贵州文化及其在本省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进行准确解析,这些研究显然不够。

    贵州文化需要深入的再认识与再发现。在中华民族文化的百花园中,如贵州文化这样聚中华民族文化精粹的地域文化并不多。

    首先,贵州文化是一种有着丰富民族创造力与凝聚力的文化。许多在其他地方早已消失的文化现象,在贵州却得以延续,形成一条穿越时空的神秘隧道。在贵州,不少古老的文化环境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鲜活的文化生态博物馆;长期形成的山乡异俗,显现出地域文化的鲜明特征;若干绚丽的民族文化之花,点缀在贵州高原,形成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这一切所显示的不仅是贵州文化的包容与凝聚力,那种在艰苦环境下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维系族群生存的顽强,更是民族创造力的见证。有着18个世居民族及49个民族成分的贵州,各民族能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境下,和谐相处,协手并进,将贵州建设成今天的面貌,也正是我们打造贵州文化实力,让贵州文化成为经济文化重要支撑的坚实基础。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851-22307177 22232377 (广告洽谈) 传真:2000人QQ群:131253197 邮箱:gzrhzxw#126.com
地址:贵州仁怀时代广场正对面3F/5F 邮编:564500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